
最近,天气很热。走进静安区阳光名都小区,树多凉快,本来是件好事。可成片的绿荫却让住低层的居民犯了愁——树长得太高太密,家里阳光进不来,风也吹不进。有些住户实在没办法,甚至自己动手砍树。怎么办?
昨天,曹家渡街道在阳光名都开了个现场会,亮出了“法宝”——全市首个街道自己出的《小区树木遮挡治理工作指引》,源自于隔壁四和花园居民区的成功经验,核心有三句话:党组织带头干、专业的人来指导、网格里大家商量着办。
具体是怎么做的呢?今年2月,小区里党组织、物业、业委会这“三驾马车”一起发力。先请专业绿化队来仔细看,然后画图、定方案;有了方案先公示,让大家提意见;最关键的是,发动党员楼组长挨家挨户问情况,有问题就拿到社区网格党建的会上一起商量解决,整个过程公开透明。结果,28棵超高的树,两天就修剪好了,居民都拍手叫好。
这些关键经验,现在都写进了街道的《工作指引》,还规定得挺细致:平时小修小剪,物业按标准每年至少修剪一次;要动“大手术”回缩修剪,必须拟定方案、公示征求全体业主意见、报街道备案,再由专业队伍来动手。最后,要在全街道14个居民区、92个小区推广,惠及3万多户居民。这实实在在的治理办法清晰、规范、可操作,值得点赞!
说到底,绿树和阳光,本不该是“二选一”的难题。曹家渡街道发布的《工作指引》只是第一步,之后还可以通过明确并拓宽资金保障渠道、强化专业支撑与监督等方式,探索出一条可复制、可持续的操作路径,让科学的规划、规范的流程、民主的协商、专业的操作和有力的保障,成为上海更多小区协调绿化与居住环境的“标配”。
配资专业炒股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