赵姐走了,45岁,平时活蹦乱跳的妈妈,昨晚打完羽毛球突发心梗,没能抢救回来。小区微信群里炸开了锅,大家都觉得不可思议。杨营养师想起前天还跟赵姐聊天,她笑着说自己打球后爱冲凉水澡,没想到这个习惯竟然埋下这么大的危险。
杨营养师赶紧去医院问了张医生。张医生说,赵姐的悲剧可能跟运动后没注意身体恢复有关。运动时人血管扩张,心跳加快,停下来后身体需要慢慢调整回来,不是一下就能恢复正常的。
很多人不知道运动后身体还在“忙”。杨营养师咨询了心血管专家,专家说,运动本身没问题,关键是运动后怎么处理。处理不好,心脏负担加重,风险就来了。
冲凉水澡是最危险的习惯。杨营养师小时候体育老师就说过不能这么干,可长大后好多人都忘了。运动后血管扩张,冷水一刺激,血管猛地收缩,血压飙升,心脏受不了。
杨营养师的同事小王就吃过亏。打完篮球冲凉水澡,头晕眼花,差点摔倒。幸好他及时停下来,缓了一会儿才没事。从那以后,他再也不敢乱来了。
正确的做法是用温水洗澡。杨营养师建议,打完球先等10到15分钟,让身体凉下来。水温最好在35到38度,差不多跟体温一样。她家还特意买了温度计,洗澡前先测水温,确保安全。
大口喝冰水也不行。杨营养师常看到球场边有人运动完猛灌冰水,觉得这样解渴。其实这对心脏和胃都不好。大量冰水一下进肚子,可能让心跳乱了套,甚至胃胀得难受。
补水得小口慢喝,用温水最好。杨营养师教家人运动时就少量多次喝水,运动后也一样,每次喝100到200毫升,隔几分钟喝一口。她家水壶上贴了小纸条,提醒大家别喝太急。
运动完马上大吃大喝也危险。杨营养师的姐姐爱打完球去吃烧烤,觉得运动后胃口好,吃啥都香。可运动后胃的血流少,大量食物下去,消化跟不上,还可能肚子不舒服。
最好等30分钟再吃东西。杨营养师建议先喝点温水或淡盐水,半小时后吃点水果或全麦面包,容易消化。蛋白质可以晚点再补,比如吃顿正餐时加点鸡蛋或鱼肉。
运动后直接坐下或躺下也不行。杨营养师见过邻居王大爷打完太极就坐石凳上喘气,有时候还躺草地上。突然停下来,血都跑到腿上,心脏供血不够,容易头晕甚至昏倒。
运动后得慢慢活动。杨营养师打完球会慢走10分钟,让心率降下来。她还教家里的老人这么做,尤其是高血压的老人,更得小心。慢慢走走拉拉筋,血液循环平稳,心脏也轻松。
运动后马上洗头也有风险。杨营养师的妹妹爱运动完洗头,说头皮出汗难受。可头部血管这时候很敏感,冷水一冲,容易头晕,甚至出大事。她家现在运动后先用温毛巾擦头,等身体缓过来再洗。
正确的恢复步骤很重要。杨营养师总结,先做5到10分钟慢走或拉伸,让心率降下来。然后休息10到15分钟,小口喝温水。等身体不热了再用温水洗澡,洗完再吃点轻食。
中年人更得小心。杨营养师的丈夫去年就没注意,45岁还按30岁的强度打球,运动后也不好好恢复,结果心脏不舒服。医生说,中年人身体恢复慢,运动后得更注意冷却和补水。
很多人觉得羽毛球不剧烈,随便打打没事。杨营养师查了资料,像赵姐这样的运动,心率也能飙到很高,尤其是平时不怎么锻炼的人。2023年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》说,中年人运动后心脏负担比年轻人重,恢复得慢。
运动前也得准备好。杨营养师教家人运动前热身10分钟,运动中少量补水。她的公公有高血压,医生叮嘱运动前测血压,超过160mmHg就别动了。这些小细节看着麻烦,其实能救命。
饮食也影响运动安全。杨营养师发现,有人运动前空肚子,运动后猛吃。这都不好。运动前1到2小时吃点香蕉或面包,提供能量又不伤胃。运动后等身体缓过来再吃,优先补点碳水和蛋白质。
杨营养师给家人准备运动后小零食,比如香蕉或椰子水,补钾又解渴。她说,普通人不用急着喝蛋白粉,先吃点碳水更实际。2023年《中国营养学杂志》提到,运动后及时补碳水能帮身体更快恢复。
压力和睡眠也得注意。杨营养师想起赵姐最近工作忙,经常熬夜。这种状态下运动,心脏本来就累,再加上恢复不当,风险更大。压力大或没睡好时,运动强度得减半,恢复更得小心。
运动得量力而行。杨营养师说,很多中年人爱跟年轻人比,像邻居刘叔,50多岁还跟20岁的小伙子打篮球,膝盖扭了。她建议选适合自己的运动,比如快走、太极,强度够又安全。
季节变化也得留心。夏天运动后身体更热,血管扩张明显,冷水或空调房都得避开。杨营养师的妹妹去年夏天运动后进空调房,当晚就发烧。春秋温差大时,更得注意别让身体忽冷忽热。
赵姐的事让小区人都吓了一跳。杨营养师决定办个健康讲座,教大家运动后怎么保护自己。她查了2024年《中华预防医学杂志》,里面说,很多中年人猝死跟运动后不当行为有关。正确的习惯能救命。
生命只有一次,小习惯可能决定生死。你运动后是怎么恢复的?大家可以聊聊,说不定能提醒身边人注意。杨营养师希望,通过这些知识,能让更多人平平安安享受运动的快乐。
配资专业炒股投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